第二个哥伦比亚出现22年东欧小国政坛变天亲美政府被赶下台
来源:开云官网 发布时间:2025-06-28 00:11:00
相信大部分人都听过,现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上任前曾放线小时内结束俄乌冲突,然而现在已逝去不知道多少个24小时,他的这番诺言还是没有兑现。有人说他不仅搞不定普京,就连泽连斯基也不吃他那一套了。
现如今,人们渐渐发现,美国在国际上的霸权慢慢的开始呈现坍塌的迹象。事实上,早在2022年美国就慢慢的开始“后院起火”,接连两大亲美国家都在不同程度地选择脱离美国,政坛一夜之间发生巨变。
2022年6月19日,哥伦比亚大选尘埃落定,左翼竞选联盟“哥伦比亚历史公约联盟”候选人佩特罗以微弱的优势击败独立候选人鲁道夫·埃尔南德斯,成为了该国历史上第一位左翼总统。这场胜利不仅标志着哥伦比亚政治生态的剧变,也折射出拉美地区左翼力量的整体回归。对于美国而言,这个长期被视为“铁杆盟友”的国家转向左翼,无疑为其在拉丁美洲的地缘战略投下一枚深水炸弹。
在这场选举之前,哥伦比亚人已经在右翼政党的执政下生活了数十年,然而这个最初被人们寄予厚望的政党却带着他们一步步走入地狱。根据盖洛普民调,有接近半数的哥伦比亚人认为国家经济正“走向错误方向”,贫困率攀升至42.5%,年轻人失业率居高不下。在这样的情况下,佩特罗的竞选纲领精准地捕捉到了这种情绪:他承诺将终结对石油经济的依赖、向富人征税、推动绿色能源转型、深化与左翼武装的和平谈判等等。这些政策不仅回应了底层民众对公平的渴望,也展现出左翼力量在拉美地区一贯的进步主义立场。
除了接地气的竞选宣言外,佩特罗本身的人设也非常讨喜,从一名游击队成员,通过奋斗转型为议员、波哥大市长,这种从基层慢慢爬上来的经历为他赢得了中下层选民的信任。尤其在年轻群体中,佩特罗提出的环保、女权和少数群体权益主张,与新一代哥伦比亚人追求社会平等的价值观高度契合。
佩特罗的当选,直接冲击了美国在拉美最稳定的盟友关系。哥伦比亚长期被视为美国“非北约主要盟国”,两国在禁毒、军事和意识形态上的合作堪称典范。但左翼政府上台后,这种亲密关系或将迎来微妙调整。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研究员周志伟指出,哥美关系的“温度会降低,节奏会减慢”,尤其在价值观和地区政策上,分歧不可避免。
佩特罗明确说将调整对委内瑞拉政策,主张与马杜罗政府对话,这与美国对委持续制裁的立场背道而驰。此外,哥伦比亚可能重新审视与美国的禁毒合作模式,转而寻求更注重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替代方案。当然了,做了这么久的“好哥们”,佩特罗也不会选择彻底“反美”。毕竟哥美经济捆绑极深,美国仍是哥伦比亚最大的贸易伙伴和投资来源国,加之国内保守势力的牵制,佩特罗的外交转向势必谨慎。
对于美国来说,拉美左翼的集体崛起意味着传统“后院”控制力的削弱,佩特罗当选后,美国在拉美的“支点国家”进一步减少,而美国政府面临的困境还不止如此。
在佩特罗当选哥伦比亚总统后的第3天,美国又接到了一个噩耗,保加利亚国民议会以123支持票通过了对总理基里尔·佩特科夫政府的不信任动议,这也是这一个国家近代史上第一次成功通过的不信任动议。
事实上,佩特科夫上台才不过短短半年,2021年11月,佩特科夫领导的“我们继续变革”联盟在议会选举中胜出,标志着保加利亚政坛的一次“风向转变”。该联盟以反腐、能源改革和“去俄罗斯化”为口号,联合社会党、“民主保加利亚”联盟及民粹政党“有这样一个民族”,组建了一个四党执政联盟。佩特科夫承诺将保加利亚打造成“一个正常化的欧洲国家”,立誓要切断国内寡头与俄罗斯能源利益的纽带。
然而,这一联盟从诞生之初就暗藏危机。四党得意识形态很有大的差异,各方只是凭着“反对前政府腐败”的共识勉强结盟,缺乏统一的政策纲领。这种“纸面团结”为日后的分裂埋下了伏笔。
2022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后,佩特科夫迅速倒向西方阵营。他不仅支持欧盟对俄制裁,还同意将保加利亚作为北约向乌克兰输送武器的中转站,甚至计划维修乌克兰重型军事装备。他的这一系列决策直接冲击了保加利亚的经济命脉,事实上,保加利亚80%的天然气都依赖俄罗斯供应,显然,佩特科夫为了给美国递投名状已经不顾本国生死了。
而面对保加利亚的制裁,俄罗斯的反击也是迅疾而精准:4月27日,俄方以“拒绝用卢布结算”为由,切断对保加利亚的天然气供应。能源价格暴涨导致民生成本激增,民众抗议声浪四起。与此同时,执政联盟内部矛盾公开化:社会党坚决反对向乌克兰提供武器,并要求软化对俄立场;国防部长亚涅夫因拒绝使用“战争”一词描述俄乌冲突,被佩特科夫解职,引发执政伙伴的强烈不满。6月8日,民粹政党“有这样一个民族”以“预算分配不公”为由退出联盟,导致执政联盟席位从134席骤降至109席,失去议会多数地位。
此时的佩特科夫也意识到了问题,他试图通过改组内阁挽回局面,但为时已晚。几天后,反对派联合部分原执政联盟成员发起不信任动议。按照议会规程,需要有超半数的议员投票支持就可通过,尽管佩特科夫被质疑,但他的支持者也不在少数,最后的结果谁也说不准。然而,就在投票的前一天晚上,佩特科夫所在的“我们继续变革”联盟中,两名议员突然倒戈,转而支持反对派。这一背叛彻底葬送了佩特科夫翻盘的希望。最终,239名议员中123人投下赞成票,刚好跨过半数门槛。根据宪法,佩特科夫政府须立即辞职,但可继续履职至新内阁成立。
佩特科夫在辞职讲话中将失败归咎于“俄罗斯代理人的渗透”,指责反对派“为莫斯科利益服务”。此时的他依旧没意识到,自己下台的最终的原因在于未能平衡外交冒险与国内现实——对俄制裁加剧了能源危机,亲西方政策又没有带来实质性的经济援助,如此一来,反而让民众成为了大国博弈的牺牲品。
佩特科夫下台后,根据保加利亚宪法,总统鲁门·拉德夫将主导后续组阁进程,这位总统一直以来都被视作“亲俄派”,并且他曾公开批评对俄制裁是“损害国家利益”的行为。那么,保加利亚是否会趁此机会脱离美国,转向俄国呢?答案并非这么简单。
尽管亲俄政党“复兴党”的民调支持率近期持续攀升,并且在民生困顿的背景下获得部分选民共鸣。但短期内亲西方势力仍占议会多数,很难说最后的天平会倾向哪一方。不过,从长远来看,保加利亚并不会像一些中东欧国家一样激进地反对俄罗斯,保加利亚与俄罗斯仍会在各方面保持着比较好的关系。
值得一提的是,比起政治关系中的“两头顾”,保加利亚和俄罗斯在文化交流方面则是比较单纯的,双方的文化交流十分密切,俄语在保加利亚越来越受欢迎,也有更多的保加利学生选择到俄罗斯留学,根据调查,保加利亚也是俄罗斯公民的度假首选。不过,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并不是完全不受影响。近年来,欧盟越来越强调文化的多样性,这对于保俄文化关系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冲击,未来保加利亚与俄罗斯的文化关系或许也会因此产生动荡。
总而言之,未来的保加利亚极有可能走上一条中立道路,在国际关系的处理上会以自身利益为基础,这样的策略或许能让它在大国斗争的漩涡中免于伤害。至于“后院起火”的美国,亲美政权的一次次倒台,印证着美国全球霸权的逐渐衰落,那些靠出卖本国民众利益来为美国谋利的亲美政权注定走不长久。当然,白宫也不用太过焦虑,毕竟在未来,这样的事情只会慢慢的变多。
上观新闻:深度哥伦比亚选出首位左翼总统,美国在拉美的铁杆盟友会如何“变”?
红星深度:关键时刻,这个欧盟国家的亲西方政府倒台,亲俄派有望崛起 美国的“巴尔干危机”已到来?
:入盟以来的保加利亚与俄罗斯关系探析(2007-2019)